2023年5月25日,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会议,对推荐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评审,评选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4项(其中,新增15项,对已列入州级及以上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补市级9项),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39人。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公示,名单如下:
一、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4项)
(一)民间文学:3项
1、青棚调
2、呗玛恰
3、五兵歌 (增补)
(二)传统音乐:1项
楚雄洞经音乐(增补)
(三)传统舞蹈:1项
彝族左脚舞
(四)传统技艺:8项
1、酿酒及酒曲制作技艺
2、东华腌鱼
3、彝族羊汤锅
4、编织(竹编、草编)
5、宴席制作技艺(骠川年猪宴)
6、三弦制作技艺
7、制茶技艺
8、椒盐饼(鹿城椒盐饼)(增补)
(五)传统美术:3项
1、木雕(建筑及家具)
2、民间彩绘
3、剪纸(楚雄剪纸)
(六)传统医药:4项
1、彝医药(黑膏药疗法)(增补)
2、彝医药(刘氏骨伤正骨理筋疗法)(增补)
3、彝医药(拨云锭制作技艺)(增补)
4、彝医药(彝医诊疗)(增补)
(七)民俗:4项
1、彝族婚俗
2、彝家火塘
3、彝族服饰(增补)
4、彝族十月太阳历法(增补)
二、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9人)
民间彩绘(徐翠花)、小闷笛(杨应平)、祭鼓节习俗(陶国旺)、木雕-古建筑及家具(莫泽刚)、毕摩祭祀习俗(普先明、何兴才)、彝族刺绣(李兴会、李兆芳、高相玉、倪怀芬)彝族服饰(何开美、王文琼)、彝族大三弦舞(杨乔相、李德艳)、唢呐吹奏(朱世荣、李发登、梓建国、王正军、李有华)、骠川花灯(王敬禄、姚桂林、倪跃进、董桂明)、彝族葫芦笙舞(李正文)、青棚调(罗国云、罗正美)、阿苏嗻说唱(张国芝)、打陀螺(车有荣)、彝医诊疗(王开武)、彝医黑膏药疗法(江璨徽)、刘氏骨伤正骨疗法(刘世昆)、推拿疗法(胡秋林)、三吹粉疗法(王舒怡)、酿酒及酒曲制作技艺(胡建华、胡文龙)、云龙酱油酿造技艺(王忠强)、楚雄根雕(李家华、丁道武)、彝族葫芦笙制作技艺(何金树)。
公示时间:2023年5月26日至6月4日。(公示10天)
如有异议,请联系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508室(楚雄市雄宝路260号)。联系人:段林英 联系电话:3130055
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5月26日